百年老字号、云南省著名商标“李记谷庄”昆明老街形象店,6月底在历史悠久的文明街开门营业。篆体书写的黑底金字招牌,配以隽秀的英文,与古色古香的老街道相映成趣。这个历经百年风雨,浓缩了中国西南世纪沧桑的老字号品牌,开启了一段崭新的历程。今天起,我们将分几期为大家讲述“李记谷庄”的品牌崛起之路。
品牌故事(第1期)
团茶产于普洱府属之思茅地方。茶山极广,夷人管业,采摘烘焙,制成团饼……其茶能消食理气,去积滞,散风寒,最为有益之物。煎熬饮之,味极浓厚,较它茶为独胜。
——吴大勋《滇南闻见录》 1782年
三千年普洱茶史,团茶历史悠久。
近三百年前,举人吴大勋在《滇南闻见录》中下断语说:“团茶产于普洱府属之思茅地方……”。而明末人士方以智说:“普洱茶蒸之成团,西蕃市之。最能化物,与六安同。”
可见普洱茶的“团”这种茶形由来已久。史料记载,团茶始于宋代,最初专供宫廷饮用,后世将其发扬光大,早已在时光长河中丰富着市井的烟尘和百姓的口腹。
举人吴大勋提到的普洱,地处南亚热带地区,普洱茶又以景谷为最优异。得益于特殊的地理环境,这里躲过了第四纪冰川期对大地的蚕食,植被优越,林木葱茏,号称林海明珠,无量宝地,佛迹仙踪。
在一望无际的葱翠林野间,大叶种普洱茶树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。使此地成为驰名的普洱茶发源地和主产区。至今,这里的栽培型古茶园面积达17000亩,是世界闻名的万担茶叶之乡。
2.在景谷,景谷街大户人家李氏李文相,自幼拥有过人的经商天赋。他的家乡是“茶马古道”的必经之地,李文相自少年时就到蛮荒边地卖盐,亦跟着马帮到西藏,到缅甸等地卖茶叶。
那是清朝年间,交通运输不便,交通工具多数是马。从景谷到昆明要骑马走上一个星期。因此有了马帮的铃声,在云南的崇山峻岭间回荡,茶马古道上马帮的蹄印留在云南古老的原始丛林间。
众所周知,马帮运输效率低,这是困扰各业的大问题。据说最初的团茶为“球状”,马帮运输时一旦马失前蹄,团茶掉出就会直接滚下山崖,损失极大。善思的李文相开始琢磨,怎样去提升普洱茶的运输效率,扩大茶产业,造福家乡。
清末民初,景谷、勐腊等地已是茶庄商号林立。当年那个经商天赋过人,跟着马帮走遍天涯的小伙李文相,已经长大成人,开始自立门户。
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年,李文相在景谷创办制茶作坊,用优质晒青毛茶作原料,土法蒸压月饼形团茶,解决了运输不便的问题,这就是后来的沱茶雏形。沱茶又名谷茶、谷庄茶,“李记谷庄”因此得名。《景谷县志》对这一段历史做了详细记录。
谷茶用油纸包好,运输时外包稻草做成长条的草把。一个谷茶的分量比一块茶砖或茶饼要小得多,更容易购买和零售。自此后,李记谷庄在景谷生根,开启了一个百年老字号的历史,也开创了普洱茶史上一个全新品种——沱茶的历史。
3.没过两年,李记谷庄生产的谷茶开始远近畅销。
运销至下关,被私商“茂恒”、“永昌祥”仿制成碗形茶,经昆明、昭通运到四川叙府(今宜宾)、沱江一带销售,茶商大作广告“沱江水,下关茶,香高味醇品质佳”。于是,该茶畅销无余,又被誉名为沱茶。
随后又以产地称为下关沱茶、云南沱茶。景谷团茶的加工,奠定了沱茶的雏形,景谷成为云南沱茶的原产地。“景关茶”又叫“谷庄茶”,系用景谷晒青茶作原料,在下关加工,故称“景关茶”。
关于这一段历史,文献多有记载。
《中国茶经》载:“沱是由团转化而来。云南沱茶产、制历史悠久。沱茶原产于云南省景谷县,又称谷茶。谷庄沱茶多采用景谷县附近地区生产的滇青揉压。”
《中国名茶志》载:“沱茶为历史名茶,创制于1902年前后。沱茶由蒸压团茶演变而来,原名谷茶,因原产地在滇西南之景谷县而得名。”
《景谷县志》载:“团茶(谷茶、谷庄茶)奠定了沱茶的雏形,景谷成为云南沱茶的原产地。”
李文相后,李记谷庄在第二代传人李学秀手上得到快速发展,一度达到全盛,成为畅销的边销茶、外销茶和内销茶,备受茶客喜爱。要不是李文相的大胆创新,普洱茶史上的“沱茶”故事,就不一定是这样讲下来的。
沱茶在一个世纪的孕育中,流传着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。
上世纪九十年代,昆明茶厂职工项金山、耿庆国和翟元宏曾研制生产出一种“迷你沱”,风靡一时。
有说2002年前后,有一批迷你沱要出售给一位韩国茶商,但因翻译从中作梗,把原先迷你沱的价格抬高了10倍还多,一位良心茶人大怒,说这哪是迷你沱,比黄金坨子还贵。此后,迷你沱便多了个名字:金弹子。
茶客中还流传着一个故事。说北京有位胖子茶客,闲来无事盘弄血糖仪。刚吃完饭就拿来测一回,显示血糖16.8mmol/L。随后取出茶具泡了4颗2000年白棉纸包装的迷你沱——8克,喝了两小时候又把血糖仪拿出来测一回,显示血糖6.8mmol/L。
这些故事,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沱茶的保健属性。经过百年沧桑,它依然是海内外茶客们闲暇会友、消食理气的佳品,它温润如常,伺候着茶人那颗挑剔而伟大的味蕾,时光因此慢而美好。